全国15万家钢贸商约半数退出市场
- 发布人:管理员
- 发布时间:2015-06-15
- 浏览量:744
全国原有15万家钢贸商,目前约有一半左右退出了市场,上海地区近七成钢贸商退出市场。幸存下来的钢贸商中,留守观望、不能正常开展业务的空壳公司占到20%左右,真正能够保持2010年之前经营水平的不到40%。到目前为止,真正意义上的钢贸商数量从原来的15万家下降到8万家左右,有三分之二已经退出或正在退出市场,并且这种洗牌还将持续。
优胜劣汰的同时,钢贸商具有的蓄水池功能也在不断弱化。近年来钢材价格持续低迷,传统的囤货、博差价的钢材交易模式基本被淘汰,加上钢贸商普遍缺乏资金,很多钢贸商再也无力囤货,其原本具有的中间蓄水功能持续弱化,进而引发钢材交易市场不断萎缩。
“目前,不少钢材交易市场人去楼空,荒草遍地,昔日风光一时的钢材交易市场,正面临‘门前冷落鞍马稀’的尴尬,一部分钢材交易市场将被市场淘汰。”有业内人士直言。
更加残酷的是,日益壮大的钢铁电商正强势来袭。钢铁电商是对传统钢贸行业的一次革命。目前,全国涉及钢铁的电子交易平台已增至170多家,大型钢企、流通企业、物流企业、仓储企业、信息研究机构等也都陆续搭建起自己的电商平台,包括B2B(企业对企业)、B2C(企业对用户)、C2C(用户对用户)等。尤其是去年以来,钢铁电子商务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。业内普遍认为,今后相当一段时间,钢铁电商还将呈现蓬勃发展之势,并在激烈的竞争中涌现一批龙头企业。
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,过去靠“一买一卖”博取差价的贸易模式已被终结,原来“资源为王”的理念也不断被颠覆。近年来,钢厂直供钢材的比例不断上升。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,2014年参与中钢协营销统计的会员钢铁企业共在国内销售钢材5.2亿吨,其中,由钢厂通过直供方式销售的钢材数量1.9亿吨,占到国内销售总量的38%。
同时,“单一采购”终结,“灵活采购”开启。“仅仅依托市场临采或者长协采购的钢贸商越来越少,大部分钢贸商开始运用多种手段,实施灵活采购,特别是网上采购、集中采购越来越成为主导模式。”刘雷云表示,采购形式的变化,打破了过去的资源垄断模式,使得钢铁流通企业可以减轻提前预付资金的压力,自由灵活地根据客户需求进行采购。
此外,整合资源、延伸产业链,已成为越来越多的钢铁行业企业家的共识。“厂商融合”、“上下游融合”、“跨界融合”在不断加速,有利于整合多方资源,降低生产成本,提高劳动生产率,这成为钢铁流通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之一。
值得关注的是,当下钢贸商与钢厂的合作也日益密切。上述业内人士直言,在市场经济条件下,钢厂、流通企业均存在各自的优势和劣势,两者应该是优势互补、共生共荣、互利互惠、合作共赢的命运共同体。
上一篇:6月12日多地石墨价格行情